留学新趋势:国际教育展周日在京闭幕 留学是否会带来事业成功

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2010中国国际教育展周日在北京闭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所海外院校参展。

记者在展会现场发现,早上七点就有学生来到北京国贸展厅门前排队。场内几乎每个展台前都挤满了来自高中、高校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展会期间各国际教育协会和大学举办的推介会也是座无虚席。各个语言学校和留学中介也嗅到了展览带来的巨大商机,会场外的人行道几乎被这些机构各类广告占满。主办方预计为期两天的展览将吸引超过6万人前来参展。

留学更容易?

英国首次作为主宾国携其70多所大学、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参展。作为第二大留学生接收国,在英的中国留学生达到了85000人,明年这一数字计划扩大到11万。去年中国学生的签证批复率则高达92%。也就是说几乎不用担心去英签证。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负责人表示,英国学费增长对外国学生来说并没有很大影响,相反因为人民币汇率的问题,现在去英国读书会比以往划算很多,而且一年制的硕士也降低了读书的时间成本。

现在各个国家都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吸引中国学生。新西兰作为老牌留学市场拿出了富有吸引力的签证计划。毕业后获得新西兰认可的基本学历后可以有一年无限制工作签证,找到工作后甚至可以移民。德国刚刚出台了“德国高校留学事务准则”,这个规定是由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与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制定,更好地为外国留学生提供服务与帮助。而亚洲国家例如日本和韩国则用高额奖学金和减免学费的政策吸引留学生,他们也还在尝试和中国建立双学历的项目。

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副主席乔治·莫哈菲说,如果你问我给中国留学生什么建议,我要强调的是不要看重美国4000所大学的排名情况,每所学校都能给你良好的教育。在规模大的学校里,你必须要表现得很出色才能有所收获,但在小一点的大学里,你将得到更好的照顾和帮助。重要的是,你未来事业的发展不是由你的大学决定的,上什么大学由你自己情况决定。

国际学生流动的方向

在2010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国际学生流动论坛”上,不少专家提出将国际学生流动看成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虽然留学目的地国家的类型比以前更加多样化了,但是发展中国家送出学生,发达国家接收学生这一趋势并没有改变。有专家认为,这种流动趋势的根本原因是全球最好的教育资源并不在发展中国家。但根据第三方麦可思咨询公司发布的《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33%的留学目的是“接受先进的教育方式”,其次才是“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能”。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的不均衡,很容易将发展中国家的人才送出海外。

从发达国家来看,和中国的情况不一样,日本的年轻人并不热衷于到国外学习。日本文部科学省大臣官房审议官加藤重治指出,这种现象也让他们感到很担心。所以他们更强调人才的双向流动。他认为大学的社会责任,最重要的是赋予学生相应的态度和意愿,那就是成为全球公民,让他们之间相互竞争与合作,并且要开放大学这个全球化的平台。各个国家都应该更加重视国内人力资本的组合,不要为了发展经济而失去人才交流的初衷。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大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万华说,留学生归国后就要面临着和国内同龄学生竞争的问题,但又不一定竞争得过。据今年一份来自某知名就业网站的调查,在他们发放问卷的公司中,在应聘者能力基本相当的情况下,只有35%会优先选择“海龟”。调查发现,国内公司最看重的不是海外文凭,而是海外的实际工作经验。马万华说,这就牵扯到国内是否有提供高层次职位的能力,国际学生流动与各国经济有直接的关系。

该展览将在大连、西安等6个城市进行巡展,本周六将来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