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富人的离开值得追问
来源:经济观察报
大部分时候,留下还是离开,是一项个人选择,既不牵涉公益,也无关大局。为什么我们仍然要倾注精力关注这些财富阶层的离开,追问他们离开的理由?
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可以佐证,我们只能通过做大量的访问,涉及的对象除各行业的讲述者之外,还包括中介机构和相关研究者。在热钱涌入成为决策部门关注焦点之一的时刻,对资金逃离的担忧,可能只是一个“少数派报告”。我们仍然相信,这些讲述背后,有我们不能轻忽的信号。
伴随着入世,过去十年中国经济高歌猛进,成就了一个迅速壮大的富人阶层。个人资产达到一定量级后,需要在全球范围配置资产,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同时分散资产风险,这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同样的一幕曾经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和台湾地区。
对此,我们乐见其成。不过这并非我们关注的焦点。在这些离开的身影背后,我们读到的是另外一些信息。比如说,政商关系复杂导致的经营困境,不时冲击着营商者的信心。上周,曾经的中国首富黄光裕一审判决入狱14年。黄光裕犯案受到法律制裁无可非议,但此案依然提醒我们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在中国经商,不借助同政府权力的斡旋,企业很难获得成功。而一旦借助这种权力取得成功,也就意味着企业背负了 “原罪”。这是一颗引爆器控制在他人手里的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刚刚发布的鼓励民间投资的“新36条”,让很多民营企业家重拾信心,不过也有一些人心存疑虑。过去十年,企业家阶层的成长所面对的政策环境屡有变动,缺乏稳定的预期,使得企业经营要面对多变的经营大气候。2004年起始的宏观调控中,正在大刀阔斧重型化的民企遭遇政策坚冰,此后国进民退案例在诸多领域内反复,一直延续至4万亿投资计划落实进程中。这种政策在执行层面的反复令经营者无从判断方向。而一旦做出错误判断“押错宝”,企业将陷入困境。
全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拉大引起的仇富心理,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造成的不稳定因素增加,无形中也在加剧包括财富阶层在内所有人的不安全感。是剥夺富人,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实现“均贫富”,还是让更多的人分享财富增长红利,实现共同富裕,舆论包括一些政策选择传递的信号,也在将财富阶层推向更远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私营企业的商业领导人面对的压力是全球最高的”。尽管这并非离开的全部理由,甚至我们并不赞成,因为这样一些理由就选择离开,但是这值得我们重视。对一个经济体来说,民间资本聚集和活跃程度越高,经济就越具有活力,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越高。这已经为30余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所证实。而这30年提供的另外一个例证是,每当民间资本顾虑经营环境和政策环境不稳的时候,一些敏感的投资者就会选择离开。
尽管事后证明,很多时候这并非最佳选择。不过当这样一些案例不断出现的时候,为政者应该反躬自省,中国致力于展示给世界的,是一个创造财富的源泉、尽情涌流的热土。如何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行秩序,把市场的归于市场;如何实践《物权法》,严格保护私人合法财产;如何创造更好营商环境,各阶层可以和谐相处,各种社会情绪和诉求得以合理释放和表达。
实际上,对这样一个美丽新世界的渴求,是所有中国人的期望。就此而言,我们的关切无关富人,这是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国应有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