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越来越不好客 加拿大“移民部”渐成“不移民部”

加拿大是着名的移民国家,和美国等国同化移民的“熔炉政策”不同,枫叶之国素以包容移民文化的“调色板政策”着称,长期以来是众多有意移民者心目中的理想归宿,更是近年来许多国人趋之若鹜的移民目标国。

然而这个“目标国”近来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好客,移民门槛越抬越高,以至于联邦公民、入境事务和多元文化部(俗称移民部)被许多人讥讽为“不移民部”,部长肯尼被调侃为“不移民部长”,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越抬越高的移民门槛

今年是加拿大移民政策变化巨大的一年,可以说,和以往相比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今年6月,加拿大联邦国会通过C38法案,规定取消2008年2月27日前递交、且于2012年3月29日前尚未作出审理结果的技术移民申请,据悉,这一决定导致近28万申请者被“一刀切”地拒诸门外。

6月28日,肯尼宣布加拿大暂停接收联邦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申请,至少至2013年1月止。鉴于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是加拿大主要的两大类移民接纳类别,这一决定等于将绝大多数移民申请者暂时关在门外。

此前加拿大已将原先“投资40万加元”的投资移民资金标准翻番,但旧案依旧有效,11月,肯尼在回答律师和移民申请人咨询时暗示,联邦移民部不但打算在来年将投资移民款额由80万加元上调至150-160万加元,且将规定需投入指定的政府基金,5年后才能取出,尽管在咨询中他否认将效仿技术移民成例,对投资移民申请旧案也来个“一刀切”,但暗示很可能在今后采取区别对待的策略,即优先审批那些投资80万的新申请者,而让那些投资40万的旧申请者慢慢等着。

除了申请环节提高门槛,入籍的门槛也水涨船高。

今年4月,肯尼宣称将提高公民考试申请人的语言能力要求,9月28日哦,肯尼公布新法,宣布自11月1日起,凡申请入籍的18-54岁加拿大永久居民(即所谓“枫叶卡”持有者)在申请时必须提供可靠的英语或法语能力相关证明,而此前的规定只要求申请者在参加公民考试前用英语或法语和移民官员免谈,以确认其语言能力即可。

除了普通移民,加拿大还是难民接纳大国,移民门槛的提高如今同样延伸到这一此前很少涉及的领域。11月30日,C-31法案被公布,并将于12月15日生效,这项法案规定了若干所谓“安全国家”,这些“安全国家”的难民申请者30-45天内即可完成甄别手续,如果被认为不符合申请要求,就会在限满后被自动送回原籍国,即便“非安全国家”,这个甄别周期也从原先的平均1038天,缩短至240天。

2011年起,加拿大已暂停受理父母、祖父母移民申请,这一禁令将在2014年到期,但11月初肯尼已宣布,恢复受理这类团聚移民申请时,将为每年接受这类移民的总数设立上限。

除此以外,今年10月,肯尼还向国会移民委员会提出希望批准C43法案,该法案规定,联邦移民部长有权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禁止任何无犯罪记录的外国人入境,即所谓“消极自由裁量权(negative discretion),而按照原先规定,移民部长只能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拒绝有犯罪记录或在相关禁止入境名单上的外国人入境。通俗地说,这项新法规等于规定,联邦移民部长想不让谁入境,就有权不让谁入境。

唯一看似降低门槛的,是所谓“经验类移民”,根据新规,在加拿大从事全日制学习满两年的学生,毕业后可自动获得3年工作签证而无需雇主证明,工作满1年后就可申请移民。

此外,部分省放宽了高学历省提名移民的要求,一般都从豁免雇主证明、延长毕业后工作签证有效期等入手。

移民部变成“不要移民部”  抬高门槛的效果如何?

今年10月31日,加拿大联邦移民部向国会提交《2012年度移民报告》,根据这份报告,2011年度移民总人数比前一年下跌11.4%。按类别分,技术移民同比下降25%,家庭团聚类下跌6.3%,经济移民下跌16.5%(其中企业类移民下跌35.1%),只有“经验移民”一枝独秀,同比增长53.8%,这自然是因为“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缘故。

由于2012年 多个移民主类别被“一刀切”,尽管数据迄未公布,但有理由相信会比2011年更难看。

在同一份报告里,联邦移民部一反这个移民国家多年雷打不动的惯例,并未公布2013年各类移民的吸纳人数目标,而仅仅简单称,计划在2013年吸纳24-26.5万移民,即便按照这一计划,2013年移民吸纳总人数也将比2010年的高峰数值(28.0691万)少很多,且许多业内人士都猜测,肯尼和联邦移民部之所以迟迟不公布明细类别的吸纳人数目标,是仍打着继续压缩传统的技术移民、团聚移民配额,并让位给他所青睐的经验类移民和高价投资移民,有移民律师甚至悲观预言,高峰时曾占据每年25万左右移民人数一大半的技术移民,2013年或许会缩水至1万人上下。

移民缩水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传统移民大户的好景不再。

曾是第一移民来源国的中国,2005年高峰时全年移民总人数高达42292人,2011年则仅28696人,跌幅高达32.1%,同期印度的跌幅也高达24.7%,相反,菲律宾连续3年成为第一移民来源国,而欧美移民比率也有大幅提升。

正是因为这一切,才让加拿大联邦移民部获得了“不移民部”的“美称”。

提高门槛的初衷和效果

按照肯尼和联邦移民部的解释,提高门槛的初衷,主要是减少轮候时间。

由于申请人数太多,而加拿大使馆工作人员效率又实在低下,各类移民申请的轮候时间十分漫长,平均达26个月之久,个别国家的某些类别申请,等上几年是司空见惯的事。

肯尼认为,既然“排长队”是轮候时间长的主因,这表明加拿大移民门槛太低,只要提高门槛,就可既增加联邦收入,又减少轮候时间,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在这种思想引导下,移民部大幅提高了技术移民准入标准,将大部分按旧规完全合格的技术移民申请者永远拒诸门外;他们成倍提升了投资移民的价码,认为此举一来可减少申请人数,缩短长队,另一方面也能为加拿大吸收更多资金;对最棘手、也最无法定标准的团聚类移民,则索性先暂时关门,然后设立每年固定限额,这样一来就可早早知道要排多长的队;至于对积案的“一刀切”自然也顺理成章——既然整治的目的是减少排队,那么这些排了好几年的人也就不用排了,加拿大联邦政府可以退钱。

然而事实证明,联邦移民部的初衷并未实现。

移民通讯杂志Lexbase上月统计显示,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7月1日,移民审批等候时间非但未减少,反倒从原先的平均26个月增至27个月,且香港(26个月增至38个月)、北京(29个月增至36个月)等华人申请者密集的使领馆,等候时间是增加最多的。技术类、团聚类的队固然是缩短了,但这主要因为“停摆”和“一刀切”,对于申请者而言自然更加不是福音——排长队只是焦心等,如今则连等的资格都没有了。

不同声音始终存在 针对现行移民政策变化,加拿大国内始终有争议存在。

一些反对者指出,“一刀切”是十分不妥当、不公平的,因为这些人的申请业已受理,且符合申请时的移民要求,加拿大联邦移民部同意受理这些申请,等于已形成承诺要约,如今单方面“毁约”等于加拿大政府背信弃义,于国家形象不利(事实上的确已有许多国家被“一刀切”的技术移民申请者,将加拿大联邦移民部和肯尼告上法庭,令后者头疼不已)。

许多人认为,加拿大地广人稀,出生率低下,且已进入老龄社会,未来社会活力和劳动力市场都需要大量外来移民、尤其技术移民填补,联邦政府内也有人指出,加拿大很快将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应从2014年起逐步增加投资移民数量,从25.3万每年,在4年内提升至33.7万每年,并保持至2021年。加拿大联邦统计局更预言,2030年加拿大全国就业市场新增就业机会的80%,将不得不由移民来填补。

不少人士指出,最适合填补这些空缺的,正是饱受打压的技术移民,因为这些既有工作热情,也有工作经验和能力,“来加拿大就是要工作的”,与之相比,联邦移民部目前青睐的富裕投资移民和经验类移民各有不足,前者早已功成名就,移民后往往既不自己参加工作,也不积极创造就业机会,甚至本人都不愿久居本地,后者是职场菜鸟,空有本地经验却需从头培训,一旦数额陡增,还可能引发当地应届毕业生的不满,甚至引发类似法国等欧陆国家的社会问题。

更有人指称,被戏称为“不移民部长”的肯尼存在严重认知偏差。

在暂停审批团聚移民时,肯尼曾公开扬言“移民来加就要做好和家人分离的准备”、“不愿和家人分离可以回自己的国家去”;在一再暗示要给投资移民涨价时,他多次称“加拿大投资移民价码太低”、“要来的有钱人多的是不涨白不涨”,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肯尼忽视了许多移民的家庭观念,以及家庭对这些年富力强移民的重要性,他只看到“七老八十”的团聚类移民会占用加拿大福利,却忽略这些人的到来可帮助其子女照顾家庭。子女,令其心无旁骛投入工作,并减少对托儿等各类社会服务的占用,更对国际大势视若无睹(CIBC银行副首席经济使本杰明.泰尔就表示,随着新兴经济体的蓬勃发展,早就没有那么多专才、富翁排着队等着移民加拿大了,不应再抱着过时的“皇帝女儿不愁嫁”心理。

还有人指责肯尼“欧洲中心论”(他本人是爱尔兰裔),歧视传统移民来源国中、印等,这便“死无对证”了。

中国申请者的独木桥 从目前情况看,加拿大“移民天堂”的成色的确在消退。

联邦移民部10月2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移民申请同比减少47%(中国为63%,从第一跌至第三),总人数仅有83295人,排在第一、二位的菲律宾(11090人)和印度(9264人)也分别减少30%和48%。

技术移民上半年申请者仅10958人,同比减少64%;联邦投资移民申请者仅546人,同比减少94%;魁北克省投资移民申请人仅797人,同比减少78%;省提名计划(PNP)仅19011人,同比减少15%(这和各省纷纷规定申请PNP者在一定期限内不得移居他省有关);配偶和子女团聚移民申请18550人,同比减少43%;父母祖父母团聚类移民申请2199人,同比减少63%;就连2011年还是热门的经验类移民申请也同比减少41%,仅2855人,唯一大幅增加的只有“居家看护”,同期申请者3008人,同比增加57%。

许多业内人士推测,移民门槛的提升,语言和资金要求的大幅增加,迫使许多语言不行、资金有限的申请者不惜放下身段,走“先做保姆后移民”的“曲线移民”道路,造成了上述令人有些哭笑不得的状况。

从前文列举的一系列数据可知,新规对中国申请者十分不利:轮候时间,中国及周边本就是“长队重症患者”,自然成为“一刀切”的重灾区;增加对移民后迁徙的限制,会令许多意在温哥华、多伦多等“宜居城市”的申请者,不得不在几年间忍受冷门城市的恶劣气、陌生环境和狭窄职场、市场;语言门槛的上升,更是母语非英、法语的中国申请者头疼的事。

耐人寻味的是,对这种总体上不利于中国申请者的“新政”,抨击最力的是移民律师和申请者本人及其家庭,而支持最力的除了个别反移民组织、人士,最重要的生力军,却是华裔新移民群体。

这并不难理解。

移民申请者既然付出代价,就希望有所收获,以便对自己金钱、精力和时间的投入有所交代;移民律师靠移民申请代理吃饭,他们当然希望看到一个“移民部”在接纳移民,而不希望看到一个“不移民部”在千方百计设置移民障碍。

而在华裔新移民看来,自己付出巨大代价和诸多辛苦,好不容易在异国他乡站住脚,如果更新的移民源源涌入,自己的生存环境就会变得更加恶劣,因此从切身利益计,这些人反倒成了对“新政”最积极拥护、对放开移民政策最激烈反对的群体,这就如同国内早高峰挤公交车,挤上车前惟恐车门关、好不容易挤上后又惟恐车门不关一个道理。

这两个群体的影响力是不平衡的:新申请者既无选票、又不纳税,移民律师更是“不移民部”监管的重点,而新移民却是业已为加拿大创造价值、今后还将为加拿大贡献选票和劳力的生力军,后者的态度,无形中鼓励“不移民部”更大胆地收紧移民政策。

重新开放的技术移民“窄门”

12月10日,肯尼宣布将于2013年1月2日重开技术移民项目,然而这又是一道不易迈过的“窄门”:

根据重开技术移民接纳计划,2013年最多接纳3000名全球技术移民申请者,这些人必须同时具备下述4项条件:持有加拿大雇主的聘书或省政府出具的“岗位稀缺、到后即可上岗”证明;具备经验证合格的英/法语能力;两年以上所申请技术工作专业经验;专业技术经验需与加拿大“联邦职业分类系统”中技能要求直接匹配。

尽管具体要哪些类别的技术人才,要等到明年1月2日才公布,但消息人士称,电工、焊工、重装机械工、输油管装配工等是“大头”。

正如许多移民业内人士所指出的,在加拿大,尤其在移民较集中的大中城市,即便本土出生的适龄劳动者,也未必能马上找到专业对口工作,应届毕业生毕业后要先找份简单工或实习工过渡更是家常便饭,加拿大本地用工单位对“本土工作经验”的要求几近苛刻,在并不熟悉应聘者的情况下向连移民资格都没有(当然也就没有在加工作资格)的海外申请者发放聘书,可能性微乎其微,电工等非管理岗位更加如此,“不移民部”提出上述4项条件,在他们看来“等于告诉申请者和代办人,要么造伪,要么走人”。

如果说,对印度、菲律宾等以英语为母语或准母语的国家申请者而言,“精通英语的电工”还不能算“稀缺品种”,那么对于中、韩等另一些传统移民大国来说,“窄门”就变得更窄了——正如一名业已放弃移民念头的朋友所言,具备上述4条的中国人,在中国可以过得比大多数同胞都好得多,是不是真要跑到加拿大的边远地区从头做蓝领?

“不移民部”到几时

“不移民部长”在加拿大这样的传统移民社会自然容易“拉怨恨”,政坛和经济圈内不满肯尼的人不在少数,事实上作为阁员,肯尼的许多移民相关言论,和总理哈珀的口风也常常不合拍,经常哈珀前脚大谈“增加移民的重要性”,肯尼后脚便冷冷道“你并不一定非要来”。但尽管如此,哈珀上台后多次改组内阁,肯尼的部长宝座却总是坐得稳稳当当。

正如前文所言,加拿大地广人稀,又是老龄社会重症患者,长远看对移民政策终将放开。但目前执政的联邦保守党长期以来对吸纳移民持谨慎态度,如今他们处于多数政党执政的有利地位,只要不出现严重危机,他们势必会保持重大政策的稳定性,因此在几年内,移民政策收紧、移民门槛抬高的趋势恐仍将维持,“不移民部”和“不移民部长”的现状,怕也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不管您乐意或不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