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加拿大海歸的心路歷程
加拿大是一个人来人往的国家,即便你再爱它,说不定也有因为不适应而离开的那一天。每年回流中国的人不在少数,原因众多。
比如,思念故乡的亲人;
比如,文化差异还是无法适应;
比如,在加拿大职场受挫;
比如,只是单纯地想落叶归根……
每年,数以千计的华人选择离开加拿大回到中国。那么,回到中国的人,后来的日子过的怎么样了呢?是真正变得快乐了,还是觉得离开加拿大是错误,甚至会想再次回到加拿大?
那么,听听以下这些亲历者是怎么说的吧,这些都是真实的案例。然后,你就会对“离开还是留下”有了更清晰地思考。
从温哥华回流到北京
作者:一多
人们总是在海归与归海之间挣扎,面对“到底哪里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一个永无止境的话题,希望寻找一个地方,得到一个答案,然后从此内心平静,永世安好。但是,这对于出国的人来说,似乎是个奢望。这边看着那边好,住在这头惦记那头是很多人的老问题、新常态。
温哥华生活六年,回流北京五个月,当久别重归的新鲜感褪去,当朝九晚五成了生活的主旋律,我想,或许可以针对这个话题说那么几句,给正面临选择的人做个参考。
有人总担心国内的空气、饮食和水。政府层面的东西我懂得不多,我只说作为芸芸众生自己所能应对的法则。抱怨仅限于发泄一下不满的情绪,纾解一下忧愤的心理,如果你把这些作为评判回流与否的重要选项,那我告你根本不用考虑,继续呆在温哥华的好山好水里比在国内每天做食品甄别和雾霾抗击要惬意。
既然海归与归海都是选择,或者还有各种情非得已的无奈,那就意味着你权衡了得失与利弊,不论是两害相权还是两利相权,作为选择,你都有所放弃,都不能苛求完美。
如果你让各种患癌比例、各种极端案例吓住了,那么超市没有哪种食品可以放心入口,市场上的纯净水也没有哪种可以包你满意。当你吃着色香味美的家乡菜还在心里质疑有没有地沟油,那在中国生活只为多挣些钱基本就失去了回流的意义。
至于孩子教育,不必过分纠结,哪种教育就会毁了孩子,哪种教育就一定能让孩子成为精英。孩子的成长路径,尤其是幸福体验,更多时候是我们作为家长一厢情愿的臆想。他们的未来不是我们能规划出来的,家长的心宽了,孩子的路也就宽了。
回流中国3年,又回到加拿大
作者:匿名
在我认为,国内有国内的好,最起码对物质的享受比这里高,美食、休闲、娱乐比温哥华丰富很多。国内更重要的是过年过节可以和父母兄弟、亲朋好友围绕一堂其乐融融~~
我个人的工作和收入在北京来说应该不算低,但我放弃工作回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要保留中国的户口,所以一直按照探亲的方式办理签证,而每半年一次的续签,一年半一次的出境实在是太麻烦了,而且还得小心翼翼生怕被注销了户口;
另外因为我使用中国身份工作,每个月扣掉的五险一金也不是小数,但我本身还是要回来的,总感觉交了也是白交,心里总是不爽;还有就是国内工作压力太大了,每个人都忙的要死,和朋友都在北京,可是也都得好几个月才见一面,还得提前很久约,要不时间都排不开。
想来也可笑,当初在周围朋友一堆的劝阻声中,毅然决然的辞掉工作卖掉房子坚持回流,然后雄赳赳气昂昂回去了,转了一圈,比较一番后,发现自己的心态在出国几年时间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己的一些价值观与想法早已经跟不上国内的巨变,所以又开始觉得温哥华好,于是乎,又一次处理国内的资产,又一次灰溜溜的大包小包的移回了温哥华。
唉,我的生活就像朋友说的那样,“生命在于折腾”,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折腾了吧~~
想想,人生不过几十年,实在是没必要把自己搞得过劳死,总体还是温哥华比较适合生活,虽然工作定位没有中国高,但是舒适的气候、绿树环阴的天然氧吧、周末三五好友轻松的烧烤钓鱼聚会,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估计寿命也能长几年吧~~
回流中国8年,再次回到加拿大
作者:匿名
当年为什么离开加拿大?因为这里确实很难赚到钱,年轻的时候,不在乎青山绿水,只在乎能不能赚到钱;
回到中国以后,很热闹,很亲情,很虚伪,很浮躁。才知道这里并非处处黄金。如果你没有任何关系,所有一切所谓的暴富,也跟你没有任何关系。
在国内感触最深是什么?饭局上人人都在吹捧,豪情万丈,口吐莲花,你会被这种气氛感染,似乎满地都是赚钱的机会。清醒了以后呢?不受骗就不错了!
其实,相比于富豪的凤毛麟角,屌丝遍地都是。这就是为什么后来又回到加拿大。经历过后,才知道加拿大的生活,安静从容,是任何金钱买不到的。
回流中国,为了职业理想,然而……
作者:Dave
大约是在三年前,在加拿大从事生物医学专业的Dave,一心想脱离打工者的行业、拥有自己的公司和事业。
正好那一年的下半年,Dave在网上看到了由中国教育部、科技部联合举办“‘春辉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的消息,正在想方设法创业的Dave,似乎看到了自己开创事业的契机,于是他积极地上网和发电邮给举办方查询详情,并且报了两个项目参赛。
在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后,他回到了中国开始了创业之路。对于回流,他有这些坦言:
我始终觉得创业者在中国的机会比在加拿大多得多。通常女人会满足衣食无忧的生活和幸福的家庭,但是对男人来说,所谓的幸福生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有一些精神上的追求和无形的指标。
比如在工作中是否受到尊重、比如年少时的梦想是否能够实现等等。也许这是一种衣食无忧后的中年危机吧,谁愿意在年老的时候,才去后悔没有追求年轻时的梦想呢?
然而,春节过后,Dave信心满满地去了苏州科技园。参观、考察、协商、会谈,Dave在苏州呆了4天,科技园的有关人员非常热情地接待了Dave,然而双方在项目合作上存在的认知差别很大,似乎很难开展真正的合作。
“我是带着项目去苏州科技园的,他们也很看好我的项目,但能够提供给我的只有办公司所需要的地方和很有限的设备,我最需要的资金,他们却无法提供,或是提供得很少,令我们根本无法开始合作、无法启动项目的运行。”
苏州之行令Dave有些失望,但他还是顺道去了上海参观和拜访一些老同学,看到了繁荣昌盛的新上海,也感受到了建设新上海的老同学们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
回到南昌后,Dave继续与当地的一些机构联络,试图找到自己回国发展的契机,结果始终是有些差强人意。最好的一个消息,来自于他当年读书和工作的母校——南昌大学,他们愿意接收Dave去该校当教授。
在与妻子的越洋电话中讨论这件事时,Dave自己都觉得底气不足,放弃在加拿大现有的基础和孩子们习惯的教育环境,就为了这样的一份工作?
另外一件事情,也让Dave和他的父母深深地困扰,就是Dave出生于加拿大的女儿,回到南昌的几个月时间里,一直不断地生病,感冒、腹泻、精神不振。
看着女儿日渐苍白的小脸,Dave无可奈何地再一次打点行装,带着女儿返回加拿大,重新恢復到原来的生活状态中,每天准时上班、下班;周末去固定的几个地方购物;偶尔出去游玩、度个长周末;日復一日、波澜不兴。
回流中国可以提升“人生高度”
作者:匿名
回流已经几个月了,上来和家园的朋友问个好。随便谈谈自己的感受。
消极的方面来说,首先国内的自然环境和加拿大当然是完全没办法比的,这个就不用说,回流了几个月,难得看到几次蓝天,像温哥华那样的蓝天,估计一年也就夏天有几天,冬天是完全没有的。
积极的方面来说,能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现在在一个美国上市公司担任财务总监,会计团队四十多人,从业务上来说,提高得还是很快的,比如现在接触的一些业务,比如美国年报和SOX,SAP的很多二次开发,在欧洲直接设厂和实施并购,利用离岸公司和欧盟税收政策进行全球税收规划、海外项目融资。这些业务如果在加拿大,可能很少会有机会接触到。
当然国内工作压力很大,但做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可以通过指挥别人实现自己的想法,本身还是愉快的。国内公司政治虽然有些复杂,但是身处其中,审时度势,还是可以应付的。
经济上来说,感觉宽松了很多,收入提高之外,关键是基本上没什么开支,吃饭,租房,打的和通讯费公司都给报销,除了去按摩和洗脚以外基本上没什么开销了。
我觉得人生有三个维度,长度,高度和宽度,到了加拿大拓展了人生的宽度,回到中国有机会提高人生的高度,所以利弊得失很难衡量。
对我个人来说,回到中国因为能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内心更加平静一些。
回流中国,原因就是钱
作者:Steven
8年前来到温哥华的Steven,当年毅然放弃了在中国的大好“钱”途,而选择全家移民加拿大,图的就是一个“安全感”。
虽然听起来,“安全感”当下似乎是中国富人阶层大举移民海外的重要缘由,但绝对不仅仅局限于中国的少数富人权贵。实际上,许多技术移民的中国人,促使下定决心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安全感”。Steven亦是如此。
来到温哥华后,享受着加拿大的自由,感受着安全的社会和司法制度,哪怕是接到过几次超速罚单,Steven依然深感满足。
不过,3年前steven选择了回流,唯一的原因就是挣钱。Steven说:“温哥华是享受生活的好地方,什么都好,就是经济不行。”
他选择回中国工作,是因为那里熟悉的人脉、更好的社会地位等,能给他更多、更高收入的工作机会。“等到退休了,我会回加拿大养老。”
Steven保留移民身分,在温哥华买房,就是因为他选定加拿大作为家园。回流,只是他为谋生的权宜之计。
每个人,对最佳生活的标准都有不一样的定义,因此对加拿大和中国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不过,在留下还是回流之间,每个人都无法斩钉截铁地做出选择 —— 因此,回流再回来也是一种常态。
既来之则安之?这听起来是金玉良言,但这无法缓解大多数人的挣扎与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