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园:加拿大纪实

落地(landing)

2003年7月的一天,怀着兴奋和好奇,带着太太和女儿从北京飞向了向往以久的国家-加拿大。从北京到多伦多的航程要在温哥华转机并办理海关入境手续。在温哥华机场,我特意走出候机大厅,啊,空气是那么清新,还带着花的香味。候机大厅非常干净,所有人都很礼貌和遵守秩序。办完转机手续,登上飞往多伦多的飞机,4个小时后,与多伦多时间夜里十一点走出了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由多伦多的朋友接到了预先帮我们租好的房子里,位于大多伦多西北的BRAMPTON。

兴奋。

第二天起来,我走出房子,感觉空气非常清爽,在房子外面放了一晚的汽车上面没有一点尘土,只有一些树叶和花瓣。上午和太太女儿一起去了房子边上的公园,她们坐在公园的秋千上非常兴奋,女儿兴奋地说了好几遍“我不想回中国”,太太也表示“要做这里的人”。天啊,她们刚在这里还不到24小时。

游览。

多伦多及周边最著名的景点应该是尼亚加拉大瀑布。刚到多伦多没几天,我和太太,孩子就开着美国朋友送的二手车去了一趟尼亚加拉瀑布,却实非常壮观,而且瀑布的对面就是美国。我的美国朋友跟我说,他这次从美国开车过来,进入加拿大以后感觉环境及建筑没有任何变化,唯一变的就是国旗变了,其实加拿大感觉比美国还更整洁一些。尼亚加拉瀑布不收门票,只是停车费较贵,要13加元,可以停一天。多伦多到大瀑布的一路将近120公里,沿途都很干净。

办证件。

落地以后,我们抓紧办理了各种证件,SIN卡,医疗卡(OHIP)。由于我的汽车是美国朋友送的,还是美国的牌照,所以我们又去海关办理了车辆进口手续。加拿大规定任何加拿大公民和居民不能在加拿大开美国牌照的汽车。我们开始一点不知道,一直开了半个多月,在办理进口手续时才知道,好在没人追究此事。

驾照,驾照

刚来加拿大的人,如果国内有驾驶执照,可以在加拿大开车2个月,以后就必须考取本地驾照。这里考驾照也分笔试和路考,笔试较容易,一般找到模拟题做一遍就可以过了。路考可就麻烦多了。首先要约考,一般人如果自己约要排队2-3个月,找教练约基本上想约什么时间都可以,不过他要收40-50加币的约车费。路考很少有人一次就过的,通常要考3次左右。中国人的毛病主要就是“闯停牌”,因为好像国内没有停牌。路考时只要一闯就不及格。我太太考了两次通过,我考了三次,我认识的一个朋友考了5次,还听说有考8次的。

经济压力

在加拿大很快就过了一两个月,我们开始感觉到经济压力。虽然从国内带过来2万加元,很快帐户里就少了四分之一。在这里最低消费我们三个人都要1500加元,稍微发生点其他支出比如修车,买个大件物品每月支出就要2000加元。我们每月最基本支出主要包括:房租(地库)600元,汽车保险和汽油300元,吃饭400元,手机和电话100元,其他杂项100元。在这里近半年我们基本上没有买过新衣服,没有下过馆子。我一直在地库里睡床垫子,太太和女儿挤在一张单人床上。在这里生活了一段后,巨大的经济压力就将我们初来乍到的兴奋冲击的无影无踪。经常有人说新移民“一年大苦,两年小苦”,这里的苦我觉得主要来自经济压力。

工作啊工作

办好了一切落地手续和在加拿大生活所需要的证,卡,眼看着帐户里的钱逐日减少,我和太太商量,我们必须要至少有一个人出去工作。因太太英语不好,家里又有小孩,所以最后决定我去工作,太太打理家务。由于我在国内从事的专业是物流管理,曾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大型物流公司从事过10年的管理工作,所以我决定找找这方面的工作。发了无数份简历后,没有一点回信,只收到过一些公司电脑的自动回复,主要内容是“我们已经收到你的简历,如果我们认为你合适这个职位,我们会与你联络”。直到有一天与太太去中国城买菜,发现一个药铺门口贴了一个招聘启示,招聘库房管理员,我找工作的事情才有了一些进展。因为物流管理中的一部分就是库房管理,所以我进去与药铺经理谈了一下,经理看了一下我的简历,很痛快地让我明天上班。工资是每小时10元。我工作的这个药店由一家台湾人经营,总共10多个人,除我之外全是台湾人,这家的男主人是药店总裁,女主人是付总裁,女儿是总经理,他们很大方地给了我一个主管的职位。对于我的专业-物流管理,让我来管理一个小库房就像让主治医生干护士的工作一样。由于这是我在加拿大的第一份工作,我也想积累一些所谓的加拿大经验,以便以后找一个更合适我的工作,所以我对这家药店库房的管理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并准备按照我的经验对仓库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和实行计算机化控制。原来这些工作都是由男主人的女儿主管,可能是我说话过于直爽,有几次当着女主人(副总裁)的面对原来库房管理的问题向主人的女儿(总经理)指出了其中的缺陷和错误的地方,因此导致了主人女儿对我的嫉恨。慢慢地,她将库房里所有搬运的活都推给了我,我经常是干得一头一身的汗。有时候心里感觉非常苦,但想到了家,想到了女儿,想到了不工作将面临得经济压力,想着干满半年,有了加拿大经验就换工作,我还是努力坚持着。手指头上的皮磨破了,长出了新皮,新皮没两天又磨破了,后来长出了茧,我依然坚持着。不幸的是在刚刚干满一个月的时候,主人的女儿以我不会说广东话为由将我辞退。记得那天我拿着药铺给的最后一张支票,回到我们租的地库时,太太已经做好饭,女儿也在快乐的玩耍,我跟太太说“老板说我明天不用去了。”我简单地向太太说明了一下具体原因,接下来就是长时间的沉默,我看到太太眼睛有些发红,我的鼻子也酸酸的。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取消了原定在圣诞节每人花100元给自己买礼物的计划,取消了原定新年给双方在国内的老人汇款的计划,也不再买我们都爱吃的巧克力和薯片。我们又陷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之中。那几天我经常晚上搂着太太问她“苦不苦,想不想回国?”太太总是坚持着说“不苦,不回。”接下来的日子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是继续找工作。我开始去了几家西人中介,他们对找工作的人都要进行测试,主要是几道简单的算术题,简单的英语阅读测试和安全生产知识测试,有时还有点智力测试。这些西人中介都不收费,登记完他们会让你回去等电话,以后就再没有一点消息了。华人中介很痛快,上来先要交钱,150加币左右,基本上马上就安排你去工作,不过几乎都是所谓的labour工。我太太现在的工作就是华人中介介绍的,她在一家蛋糕厂包装蛋糕,每小时8块钱。我太太所在的蛋糕厂有30多个中国人,一半以上都是大陆的技术移民,有医生,工程师,都在那里烘烤或包装蛋糕。我经过一个月的失业,3天前又找到一个工作,就是在一家礼品批发公司负责收发货。算下来我们每月能有3000多加币的收入,出去基本生活支出,还能攒点钱。眼前的经济压力没有了,但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工作能干多久,对于以后会是什么样子,我心里仍是一片茫然。

回国,谈何容易

在加拿大经历了这些曲折和艰辛之后,自然会产生回国的想法。但仔细想一想,我们已经丢掉了国内的正式工作,卖掉了房子和汽车,回去后又要面对污浊的空气,拥挤的交通和人群,况且对我们俩来说,要想回国再找个好一点的工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想一想女儿在这里过得是那样开心;想一想加拿大好的地方确实也是很多:自然环境的优美,人与人之间普遍的友善和礼貌,政府及执法部门的廉洁公正;想一想困难也许只是暂时的,所有这些都使我难以将回国的想法变成行动。

我身边移民朋友们的情况

张先生,计算机硬件工程师,来加半年,一直未找到工作;

赵女士,外企秘书,来加一年半,一直在咖啡厅做临时服务员。

刘先生,国家公务员,来加两年,失业半年,作义工3个月,为照顾女儿长期上夜班;

付女士,国家公务员,来加两年,失业半年,作义工3个月,现在一小公司当秘书。

白先生,来加7年,在西人公司管理计算机,4年前买了房子,家里现有两部汽车,妻子没工作。房子的一大半租给了两个移民家庭。

赵先生,通信工程师,来加2个月,现在蛋糕厂包装蛋糕。太太研究生毕业,尚未找到工作。

刘先生,清华博士生导师,来加一个月即找到专业工作,现年薪7万加币。太太在加拿大读完大学,一直未找到合适工作,有时打零工。

在加拿大孩子上学真幸福

我曾专门对中国人移民加拿大的动机做过一个调查。不外乎这么几个目的:希望到加拿大有更好的事业发展;向往更多的自由;渴望更高的生活素质;为了孩子。选最后一项者几乎占90%。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放弃在中国的一切,不远万里来到加拿大,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下一代。可怜天下父母心!那么在加拿大孩子的处境如何?它的教育怎么样?那些已经到加拿大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加拿大的教育呢?

应该说,这个国家对孩子真是太好了,以致很多中国家长认为好得过头了。这里有一种风气,从上到下,从政府到民间,都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在加拿大,有很多法律保护儿童。例如,严禁父母打孩子。你如果在公共场所打孩子一巴掌,你可就闯大祸了。我曾亲自接过一个案子。父母都是大连人,搞电子的,儿子9岁,有个毛病――偷家里的钱。一次他又偷钱,给全班同学买糖吃,老师发现后告诉家长,家长一气之下打了他一顿。第二天上学,教师问为什么胳膊上一块红。”妈妈打的。”这下坏了,老师立刻报警,警察来了先把小孩领走,送到一个叫”儿童保护协会”的组织,父母就无权再见他了。然后警察又把他妈抓起来。当然,很快就被保释出来。但她已见不到孩子了。一直要等到法庭裁决后才有可能。为她这个案子我们没少费劲。她的孩子被破例提前还给她,最后她被判罚500加币了事,但她已得了一个刑事犯罪的记录了。

另一项保护儿童的法例就是,12岁以下的孩子任何时候必须有成年人陪护。换句话说,他们不可以自己上街,不可以自己呆在家里,不可以自己上学去。外国人是严格遵守这一条的。很多中国新移民或不重视,或抱佼幸心理,偶然触犯一下。不被发现则已,一旦被发现就会导致警察的介入。多伦多华人界每年都会发生一两次这类事。有时,那些洋人,特别是洋人老太太,特别爱管这类事。她们认为这样做对孩子不公平,孩子太受委曲,就会马上打电话报警。

正是在这种社会风气之下,很多孩子有一种优越感,一些中国孩子在中国时被管得太严,现在可以放松一下。有的父母气急了刚要打,孩子大喊一声:”敢打?我叫警察!”当爹的那只手就悬在空中落不下来了。还真灵!

加拿大的教育主导思想就是反对灌输式教育,提倡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些在小学教育上反映尤其明显。小朋友们往往是坐在地毯上,围成一圈,老师通过带领大家做游戏而教他们一些知识。我的儿子是6岁到加拿大,刚好上一年级。记得他第一天从学校放学回家就问我:”爸爸,你把我送错地方了吧?这是幼儿园哪!”很多中国家长对这种教育方式并不满意,认为孩子学到的知识太少了。每天也没作业,在学校也没考试。孩子们一点压力也没有,怎么进步哇。实事求是地讲,我对此也有同感。记得我儿子三年级期末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该同学数学很好,已经能成功地从1数到500了。”真叫人啼笑皆非。

但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教育,他们终于从中国那种刻板繁重的教育下解放出来,终于把那个沉重的书包扔掉了,过起了无忧无虑的真正的童年生活。难怪有个别的家长想回中国时,孩子们一致说:”要走你们走,我一个人也要留下。”对这种松散式的教育,很多中国家长只能在课外尽可能多地给孩子补习补习,给他们留点儿作业。这样一来,各式中国人的补习学校应运而生。由于条件好了,很多中国家长让孩子学钢琴,(不管他们喜不喜欢,反正不能把时间都玩过去),我的儿子也是在她妈妈的极力坚持下,考过钢琴8级就再也不学了。他明确说:”I hate Pi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