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移民,就那么回事儿》 第二节:移民官面试的过程 自我包装
移民官面试的过程,也就是一次考试的过程,需要精心策划,精心准备
实际上,办理移民申请的过程,的确也是一个自我炒作,自我包装的过程。递上去的材料,不能说有欺骗的成分,但尽是挑优点,并把优点放大的成分还是有的,这样,就算是通过了考试,那次考试也是精心准备,精心策划的,而不是申请者在常态下的一种表现,所以也就没有必要沾沾自喜。
连载:《移民,就那么回事儿》
每一次过关考试的成功,都会给人带来自信,尤其是通过了发达国家移民官的认可,很多人便觉得自己是个人才,甚至是精英人才,其实不然,至少我不是。那只是一次考试的成功,一次机会的成功,也只有这样想才能脚踏实地,从头开始,尝试新的生活,否则,把自己看得太高,一旦(事实上是一定会)遇到挫折,就会意志崩溃,从此一撅不振。
当时,文科出身的人办移民的难度较大,尤其我,时任报社编辑,以编辑身份移民,理论上可以,移民的职业栏目里有这一条,实际上却是很难成功,以致于几家大的移民公司根本就不受理我的案子,最后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接纳了我。
思想上极不成熟的我,在八字还没一撇的情况下,主动找到报社领导,找个借口,要求辞去主任一职(在一个不重要的部门,应该是看我年纪偏大赏给我的),换到另一个半休闲状态的部门,以便抽出时间,偷偷学习英语。领导觉得我有点不可思议,再三要我考虑清楚,在得到了我的肯定的答复后还是恩准了。谁知,没过多久,一封申请进程速度的信由使馆发来,说明按申请人数估算,要等两年后才可能排到我。我当时就泄了气。就这么学着,晃着,太早了点吧!我的好心的副领导,我的一位大姐知道了我的情况,正好赶上报社又有一个部门主任的职务空缺,她便推荐我去,要我边干边学边等,没想到上面还真的批了。大领导找我谈话:这回要好好干,别再三心二意了。我满口答应。谁知,上任不久,又一封使馆的信寄到,告诉我移民审理速度加快,通知我一个月后的某一天去使馆参加面试。消息虽好,可来得太过于突然,甚至我还没有做好准备。
悠悠万事,唯此唯大,出国移民。
我想去北京参加个封闭的英语班,最后再拼一下,便又厚着脸皮找到大领导,结果可想而知,报社不是我家开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门儿都没有。
万般无奈,破釜沉舟。一封辞职信交给领导,一张火车票拿在手上,我去了北京。
虽然只是一个月的时间,架不住天天学,日日练,收效甚好,以致到了后期,楼下街坊邻居们聊天,我听着怎么都像是在说英语,我感觉我的英语已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与此同时,总部设在北京的移民公司开始对我进行面试辅导。公司不大,还是很有经验。当时面试的第一关键是语言,第二则是如何让移民官相信你在加拿大可以适应生活,可以找到工作。移民公司老板(是个老外)亲自上阵,给我指出三点:第一,你是教育硕士,可以从事移民方面的教育工作,毕竟多伦多有几十万华人,华人移民的后代也是特殊的一群。第二,你是编辑,又是负责金融证券部分,你可以做编辑,多伦多有许多华文报纸,甚至你可以打进当地主流报纸,做亚洲证券市场方面的分析。第三,你甚至可以直接找份证券分析师之类的工作。当时听的我信心大增,飘飘然然,仿佛我真的是个人才,是栋梁,是精英。
来加后我才知道,在北美,教育工作者,证券从业者是要通过专业考试获得资格的,而非仅凭他国的工作经验就可以上岗,说到用英语写作并且当记者编辑,对我来说更不亚于是天方夜谭。但当时不了解这些,他敢辅导,我就敢照做。走进使馆,一个小时的面试,包括当场阅读,写作,问答,我表现的从容自信,应付自如,最后真就通过了。美中不足,起初,家里人不大同意我的出国决定,也没想到我能折腾成功,以至于申请时我只递交了自己一个人的资料,落地加拿大一年后老婆孩子才来加和我团聚。
从申请,到拿到签证,到最后动身,前后不到十个月,也算是速战速决。现在想想都有些后怕,如果当时面试没有通过,等待我的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我恐怕连个正式的工作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