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移民,就那么回事儿》 第十二节:女儿新生入学 开心的不得了

女儿上学了,全然没有新生入学的紧张感,开心的不得了。第一天上学就是玩儿

到达不久,我们就去教育局给孩子办理了报名上学的手续,孩子的事不能耽搁,很快我们就得到了答复。

上学的前一天,校车司机打来电话跟我们确认了地址、姓名,然后告知我们校车的编号,在什么时间,让孩子在家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等待校车。

在加拿大,小学生上学放学都有专门的校车接送,校车一般会直接到达每个家庭附近的路口接送学生。校车司机也是经过严格挑选才能胜任的,既要有驾龄的要求,更要有诸如在多少年之内没有任何的违章记录等要求。就连校车本身也享有着许多的“特权”。比如,在北美,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都会设有“停”牌标志,车辆经过都要停下来,然后司机们判断哪个路口的车先到,就让那辆车优先通过,依此而行。而校车除了遵守这一规则外,其本身也可以发号施令。通常的校车在车头的两侧都挂有停牌标志,平时合起来,人们看不见,凡是遇到有学生上车或是下车的地方,校车停下来,两侧的停牌自动打开,四面行驶的车辆均需在距离校车五米的之外的地方停下来,以确保学生的交通安全。在校车停下的刹那间,仿佛世界也都静止了,只有一队队的小学生,慢慢悠悠,大摇大摆地来回穿梭。等孩子们都安全地上了车,或是下了车走上了人行道,校车才收起停牌,缓缓启动,街道上的车辆也随之又动了起来。

第一天上学,女儿全然没有新生入学的紧张感,相反却非常开心。放学一进家门就不停地跟我们讲她坐的大校车怎么好,一个黑人小女孩笑着给了她一块糖,她也试着蹦着英语单词跟他们交流。说起老师更是跟国内的不一样,老师看起来很慈祥,从不生气发火,上课时老师在前面讲课,同学们可以随便插话,甚至有的同学感冒了,流鼻涕了,可以随时起身走到老师的讲桌旁,拿老师的纸巾擦鼻子等等。 

由于是欢迎班(学校专门为新移民的小孩子开设的以学习语言为主的班),女儿又是新来的,老师怕她听不懂,会觉得无趣,第一天上课就给了她一堆积木让她玩。已经十一岁了的女儿觉得这太小儿科了,但还是很开心的玩儿了起来。

这里的小学生上课基本就是玩儿,或者说是寓教于乐,以玩儿为主兼学别样。教学内容没有死记硬背,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认知能力,小小年纪的孩子们经常被老师领到科学宫、天文馆、动物园、植物园、甚至消防队、警察局等地方,学习一些和大自然以及和日常生活有关的知识。学生们在校的时间不长,大都是早八九点钟到下午两三点多钟。为数不多的家庭作业也大都是些轻松愉快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内容,比如上网或是图书馆查一个自己喜爱的影星、歌星、球星、科学家之类的人物的背景资料,然后做个简单的概括,第二天每个人轮流到前面对自己的“偶像”进行一番讲述。所以,在这里孩子上学并没有什么压力,老师也几乎从不批评孩子,有时我见到老师总想问问孩子的学习的情况,以及存在哪些问题,老师的嘴里除了夸奖就是鼓励的话,加上班级在学习上也从来没有个排名,你也就不知道孩子的学习程度到底怎么样了。

中国人重视教育是一种传统,这一传统走到哪儿就带到哪儿。

在蒙特利尔,中国人开办的各种补习学校在近几年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中文,英法文,数学以及各种文体特长课程应有尽有,绝大多数中国新移民的孩子们在周末的活动几乎都排得满满的,孩子很小就来到加拿大的要补习汉语,晚些来的要补习法语(魁省移民的子女必须入读法语学校),汉语、法语没问题了还要补习英语,除了语言还有数学已及其他的特长类的课程。一到周末,你看吧,这些中国家长,比上班时候还忙,带着孩子像走马灯似地上完这班上那班。所以在加拿大,对于许多中国移民子女的教育来说是学校松,家庭紧,课堂松,课外紧,许多孩子们的学习压力一点儿也不比国内轻松,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在由于网上资讯的发达,新移民还没落地,就把这里的情况摸个透,登陆前就已先选好了学区,一落地孩子就上好学校,然后努力补习,考私立名校。。。

我们刚来的时候由于条件所限,信息也少,华人的补习学校不多,而当地人更鲜少有针对学校课程的补习场所,我们忙于生计,对孩子的要求也不严,多是随大流上个公立学校就行了。有时,看到孩子就这么“玩”着,平时也没有什么作业,心里也有些着急,我们做家长的也总是给孩子些压力,给他们留些作业,给他们找中国人办的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去学习。有时,女儿不耐烦了就会反问我们:你们不是说让我来加拿大是为了减轻我的学习负担吗,怎么还老让我补课?

弄得我们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