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移民,就那么回事儿》 第八节:上学不花钱还倒找钱

上学不花钱还倒找钱,有这等好事?还真就有,就在魁北克,我也“赶上”了

说是赶上了,其实我选择落地蒙特利尔很大程度上就是奔这个来的。尽管移民面试时我在移民官面前信誓旦旦,其实内心深处对自己几斤几两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没有专业技术的我,想找个合适的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如就到蒙特利尔再多学一门语言吧!

魁北克的法语使许多只会点英语的中国新移民望而却步,但是魁省“学法语倒找钱”的政策也同样吸引了一些像我一样的新移民。

记不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魁北克省政府为了保存自己的独特的语言、文化,同时也为了吸引更多的移民在此生活、定居,推出了一项针对新移民的法语培训计划,计划规定,移居魁省的新移民(联邦移民落地三个月之内移居魁省也也被认为是魁省移民)来加年限不满五年的,可以报名参加为期十个月左右的,政府出资的法语课程培训,培训期间费用全免,没有收入的新移民还可以得到每人每月大约500加元的政府津贴。这一计划的字母缩写便是“COFI”,我相信,绝大多数落地魁省的中国移民都有过读“COFI”的经历。我们也是从“笨猪”“傻驴”(法语的你好banjour, salut,的谐音)开始逐渐认识了法语,认识了魁北克。

“COFI班”大多设在社区、学院、甚至大学校园里,其分布也遍及蒙特利尔的各个角落。我因为被认为英语不错(法语和英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据说有几千个单词在拼写上完全一样,所以英语基础好,学法语也会容易些)被分到了设在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校内的“快班”,学期只有八个月。COFI纯粹是小班上课,每个班有大约十几个学生,在教室里,桌椅通常被摆成一个U形,同学们倚U而坐,老师则时而站在U字母的上方开口处,时而进入U中。师生零距离接触,教学效果非常好。

COFI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也有着许多非常独特之处。

首先,是用法语教法语。不管你是不是零基础,能不能听懂一句半句,老师在课堂上自始至终只用法语讲课,听不懂,用法语解释,再听不懂,就用动作比划,还是听不懂,老师也不管,慢慢感觉吧。比如,老师进教室跟同学们打招呼,开始时我们听不懂,老师天天重复也就懂了,再比如老师讲到上下的“上”字时,我们听不懂,他就用手向上比划,还是不懂,他就找个椅子,站上去,你有点懂,又不太懂,是“上”?是“登”?亦或是“站”? 这种教学方法在开始时弄得我们人人头发沉,脑发僵,整日懵懵懂懂,是是而非,可久而久之,我们开始能捋出个头绪了,慢慢地能听懂了,会说了,强化起了作用,效果还真不错。

其次,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COFI课,没有教材,讲的内容也非常实用,就是学说话。比如,今天的话题是“吃” 老师便发给同学几张活页纸,上面画着各种水果以及鸡鸭鱼肉,下面配上法语单词,课堂上大家就以此展开话题,练习说话。有一天,老师甚至会发给我们每人几块钱,“逼着”我们去学校的咖啡厅里买咖啡,说清说不清,买的对不对都无所谓,全当练习口语了。有时老师还会让同学们带些各自国家的特色菜肴到教室聚餐,但有个条件,每人必须用法语讲述一下所带的菜肴的烹饪过程及口味特色等等。

再有,就是逼你张口说话。中国人学外语多是哑巴外语,在COFI课上,老师上课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讲解、提问、回答、纠正的过程,每个人必须听,必须说,一个也跑不掉。时不时的老师还出个题目让每个人站在前面讲一讲,更有甚者,布置的作业经常是几人一组回家看电视剧,然后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当着大家的面表演出来。在这里,死抠语法没多大用,重要的是你要能听得懂,你要能说得出口。

还有,我们的法语课也不只局限于课堂,八个月中,我们参观了蒙特利尔历史博物馆,参加了蒙特利尔一日游,学校还组织我们去了一趟魁北克城,另外,电脑室、音像室、电教馆、图书馆也都是我们频繁出入的教学场所,所以等到八个月的课程结束时,不知不觉地我已经能够用法语应付日常的生活了!

COFI,是我们打开法语大门,打开当地文化及生活知识大门的第一把钥匙,在这里,我们也结交了新同学,新朋友。每天的学习生活使我们倍感充实,同学们的定期小聚也使我们不再寂寞。尤其是每个月当我们收到政府汇给我们的500加元的支票时,心里更觉踏实,生活也有了着落。

当然,如果有人旷课了,政府的钱还要相应地扣除,于是,我们无论刮风下雨,有事生病,认真学习,从不旷课。因为我们的学习有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