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在加拿大开店的日子》第十节: 外卖

与人们想像正好相反,在叫外卖的客人中穷人多,富人少;年青人多,老年人少。而在给小费方面也是穷人好,富人差;年青人好,老年人差,不常叫外卖的给得好,常叫外卖的给得差;法裔人士给得好,英裔人士给的差。

在魁北克,许多便利店多多少少都会送几个外卖,因为总会有那么几个客人,因为种种原因要求你为他上门服务。象我的第一个小店就有两个要求送外卖客人,一个是在家带孩子出门不方便的妇女,经常叫一两包烟,还有一个建筑工人,工作很累,一周叫两次24瓶装的啤酒。一般就是我妻子在店里时我给送过去,或者干脆在门上留个:“马上就回来!”的字条锁上门跑一趟。

我的第二个店是一个较专业的外卖店,外卖的营业额能够占到总营业额的四分之一以上,冬天忙的季节还要更多,可达到三分之一。外卖时间更是覆盖全部的营业时间,从早八点到晚十一点(有些店的外卖有时间限制,比如下午四点到晚上十点生意较忙的时间段)。因为许多客人习惯抢在关店前打电话,而我们的外卖服务时间是以电话打进的时间为准,所以,常常是我们关店到家了,外卖工还在路上挨家跑着。我们店一般要保持三个外卖工。每周一三五,二四六各一个全职工,周日有个兼职,遇到谁有个大事小情也可以互相替换一下。

便利店送外卖客观上服务了客人,方便了客人,主观上则是利益驱动或者是由于竞争激烈不得以而为之。我的店是基于什么样的目的而开始送外卖的我不知道,只知道其历史已有十多年了。当时,在距离我的店几公里远的一条名叫“富和耐勒”的小路上,有一家叫着同样名字的小店有送外卖的业务,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店主取消了外卖服务。我的聪明的前前店主便买下了那个店的电话号码,开始了送外卖的业务。要知道买下了电话号码便是买下了现成的外卖生意。为了保持连贯性,前前店主依然在接电话时说:“你好!这里是富和耐勒便利店!”后来干脆将我们的店更名为“富和耐勒”,而坐落在富和耐勒小街上的店则不得不另起它名。

就这样,前前店主把店卖给了前店主,前店主又把店卖给了我。十多年过去了,竟然还有许多从没来过店里的外卖客人,拨打着同样的号码仍不知道此店早已非彼店了!

便利店有外卖业务好处不少。首先是增加了收入,很多的外卖客人并不是你的店内客人,他/她可能离其他的店更近些,为了享受送货上门的方便便成了你的客人,尤其是天气不好时叫外卖的客人就会明显增多。这样,有外卖的店一年四季淡季旺季不很明显。春夏秋天气好的季节店内好一些,冬天在很多店惨淡经营之际,有外卖的店却总是忙个不停。其次,有外卖的店相对比较安全。有个外卖工忙时出出进进,闲时呆在店里,小偷小摸或明偷明抢的事儿也就少多了。还有就是外卖工还可以帮忙干点儿活,闲时聊聊天。要知道成天闷在小店里,那份无聊也是十分难挨的。

有一利就有一弊,外卖店操作起来麻烦也不少。

首先,对于中国移民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半路出家学了点法语,平时办点日常生活中的事还行,真要是对着电话从各种口音口语中听出我们并不熟悉的路名及商品名称,还真需要些时间。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不是送错地址,就是送错东西,再就是任客人怎么解释都听不懂。有时就顺手把电话递给店里的客人,要不就说卖没了或者干脆说没有。有的东西错就错了,退回来重送。而有些东西却是不能错的,比如说卫生巾或避孕套之类的东西,人家没要送去了难免尴尬,这两样东西是客人常叫的,我拿不准时又不好直接问,就哼哼哈哈地装糊涂。这时客人就会给你解释:“给女人的,每月都有几天要用的。”“做爱用的,以免怀孕。”我听得千真万确了才送过去。忙的时候两部电话同时响起来,这边客人还排着队,顾了电话顾不了客人,那才真叫个乱。当然凡事都得有个过程,熟了以后,只要一看来电显示的号码,就知道是谁家,要叫什么东西了。

其次,外卖店要有送外卖的工人。熟悉路,驾驶技术好,又要会点法语,最好还能做得久的外卖工并不好找。外卖工作虽然收入还不错,可毕竟是个简单的体力劳动,老移民不愿意干,新移民也只是把它当成“驴”,骑驴找马。许多人只是在假期,在读书的业余时间,在失业的日子里做一段时间,然后再转做别的。找本地人送外卖,语言,路况,驾驶技术都没问题,也愿意干。可又太不靠谱。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迟到,早退,旷工如同家常便饭。许多人还时不时偷点拿点,谁还敢用。外卖工不稳定,外卖服务就保证不了,店主也跟着挨累。车坏了,人病了,有事来不了啦,店主就要亲自上阵了。

另外,无论如何便利店送外卖是多了一摊子事。接电话,准备东西,春秋闲死,冬天忙死。常在路上跑,车祸少不了。一年到头,钱没少赚,心没少操,哪多哪少,还真说不好。

外卖服务大多是收费的。比如我的店对外卖客人要加收一块两角五分的外卖费,另外客人还要酌情给数额不等的小费。由于在家叫外卖要比亲临便利店贵一些,起初我还以为叫外卖的都是有钱的人,花钱买享受,时间久了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与人们想象的正好相反,在叫外卖的客人中穷人多,富人少;年轻人多,老年人少。而在给小费方面也是穷人好,富人差,年轻人好,老年人差,不常叫外卖的给得好,常叫外卖的给得差,法裔人士给得好,英裔人士给得差。

  在便利店工作,整天跟人打交道,摩擦在所难免,外卖工也是如此。

外卖工与客人之间的发生的矛盾往往都是由小费引起的。小费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象饭店,旅馆,出租车等服务行业被服务者要付消费。而饭店、酒吧的服务员及外卖人员更是只拿比法定时薪还要低的底薪,额外的要靠小费来补充。我们店的绝大多数的客人都遵循此惯例,但是也总是有那么几个客人常常分文不给,当外卖工流露出不快的神情时,他们还舔着脸打电话向我投诉,并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告诉我这个外国人:加拿大法律没有规定一定要给小费。我也跟他说:这不是法律而是一种惯例,是你们国家的惯例,另外加拿大法律也没有规定外卖工拿不到小费还要陪着笑脸。

后来,我问过隔壁西人饭店的西人外卖工是否遇到过不给小费的现象,他的回答却是:从来没有。我们不能由此就上纲上线说什么“歧视”,但这种对本地人按惯例办事,对“外地人”能蒙且蒙的双重标准实在让人无法接受。开店久了也有了经验。对那些屡叫外卖屡不给小费的客人干脆在送货单上多家两块钱就完了,省得费话。

不给小费充其量也就是小气鬼办的小气事儿,还有的占便宜的行径就近乎无赖了。

有一次,外卖工同时带着几个外卖出去,忙乱中错把价值几十元的红酒送给了一位只要了一包烟的客人。发现送错了后连忙赶回去,客人就是不给换说已经喝了。你要的是烟,而你收到的是酒,喝了算是怎么回事?我一气之下开车过去想理论一番,谁知,敲门没人开,电话没人接,叫警察事儿小不说,这只是个错误引发的无赖行径够不成犯罪,再说他就说是喝了,谁也没办法。而如果我要是再大声砸门邻居报警就真的会有麻烦了。当然这样的客人终究是极少数,更多的客人还是大大咧咧,很好说话的。有时忙乱中拿错了或是拿少了东西,客人总会说没关系然后照单尽收。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次客人叫外卖,外卖工送了去。一小时后,客人打电话催问外卖工是否出发,为什么还没有到。外卖工一再强调货已经送了并收了钱。我们核实单据后发现,原来是外卖工送错了地址,而那位没有叫外卖的客人见有东西送来就付钱收下了,以至于真正的客人没有收到东西,而外卖工也没有发现。

还有一个客人更搞笑,打电话要一箱六只装的酒,外买工送去后,他却说他没叫外卖,并领着外卖工走到里屋打开冰箱说:你看我这儿还有酒呢。外卖工只好又把酒又拿了回来。店里的电话有来电显示,我也认识他的电话号码,也听得出他的声音,但他就说没叫我们也没有办法。谁知过了半小时他竟再次打来电话,催问外卖工为什么还没到。我把他打过电话,以及打开冰箱说还有酒的话跟他说了一遍,他也笑了,“我说过这话?还打开冰箱?

此君乃真喝高了!